自2020年松山湖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以来,努力打造活跃、专业、体系化及国际化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日渐成为大湾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高地。截至目前,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已累计培养初级技术经纪人312名,中级技术经纪人72名,RTTP国际注册技术经理人110人次。
近日,在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下,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举办2021年第一期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
据了解,此次培训吸引了全省各地近300名高校院所科技工作者、企事业单位科技管理人员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人员报名。来自全省13个地级市的高校的94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期间,培训组织方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严格遵守省、市各种防疫政策要求。
此次培训以“课前阅读+线下授课+导师实务指导+学员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培训体系严谨、实务性强。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今年4月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全面启动,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大学、高端人才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汇聚松山湖,“原始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建设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实践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
“此次初级班培训,进一步加强学员分组学习、互动交流环境,提升教学成效。以小组学习、共同应对实务问题的形式,促进来自全省各地、各领域的学员之间更深入地交流;同时,为提升学员间的凝聚力,学员以学习群、小组合照、课间工作坊探讨、课后社交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员快速增加了解、互相学习,加快学员沟通与后续工作的交流与互助。”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培训首日,广东基地的专家组组长钟敬恒为学员介绍初级班主要科目的框架、逻辑与学习方法,帮助学员初步建立对技术转移知识体系的全局观。同时,他鼓励学员们带着兴趣、好奇心来学习,要求学员之间互相学习、建立更紧密的技术转移中介网络,为未来开展实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技术需求分析和技术市场的把控,是成为技术经纪人的首要学习课程体系。对项目可行性和技术市场方面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胡晓伟和吕山为学员授课,两位讲师均长期服务于科研院所。
其中,胡晓伟围绕技术成熟度指标,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案例经验,为学员讲解技术需求甄别和可行性项目筛选。结合吕山讲解的技术交易商业策划和融资路径的分析,学员们对技术项目的落实,转移转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基地讲师王睿、滕波分别就针对技术项目在具体转移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金融渠道层面进行讲解。
随后,钟敬恒带领学员从谈判、交易与内部管理角度,学习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展价值的商业评估,并通过开展限时性工作坊练习、小组研讨,引导学员们探析问题,进一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培训期间,钟敬恒为学员们带来了《技术交易的市场营销策略》。钟老师通过持续的与学员互动,鼓励学员思考、努力让学员代入教学案例的场景,同步思考、同步学习。
在《初级班案例研讨》课上,钟敬恒就初级班所有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复习,并根据一个典型的科研院所实务转移案例,给学员们将初级班的知识点梳理成一基本体系。全体学员还进行了线下笔试考核环节。
为期4天的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学员们始终保持高学习热度。不少学员反馈,对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导师评价等方面都表现满意,并期待中级、高级班的再次参加。
据了解,本次课程对分组学习、组队研讨环节进行强化,部分学员表示课程在高效学习的同时,增加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
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基地将继续在技术转移实践中秉承课程体系化、品牌化的方针,探索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接下来,系列培训将结合实务需求,安排学员深入到松山湖企事业单位技术转移一线开展实践,解决相关机构的现实需求,切实将人才培养与推动成果转化工作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