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场特殊的“成人礼”,高考之后意味着人生开启了新篇章,不再有家长和老师的庇佑,未来的路怎么走更多要靠自己。
学生寒窗苦读12载的愿望就是能在高考中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从此人生又上了一个台阶,要说大学中的天花板,非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莫属。
我国的学子想考上这两所学校必须是极其优秀的,尖子生中的尖子生才能上清北。
以2021年的高考招生数据来看,清华大学共录取3800余人,北京大学共录取4400余人,加在一起还不到1万人,能考上清北的学生说是天之骄子也不为过。
就是这样在国内高高在上的顶尖高校,却降低门槛录取国外留学生,国内学子怎么看?
我国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也逐渐建立起来,很多学生会选择去国外的大学读书,还有的学生在国内上完本科之后到国外继续深造,友好的交流利于发展。
随着祖国越来越强大,想来中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但是令国内学子不满的是,外籍学生上国内大学的门槛比国内学生申请国外大学要低,也比国内学子上国内大学的门槛低。
顶尖学府传出对外籍学生降低录取门槛,外籍学生可以“免笔试”入学清华,汉语能达到标准就可以录取,这一录取标准传出来后,国内学生炸开了锅,议论声四起。
国内的学生想上清华堪比登天,裸分考上清华的学生占比不多,多数清华的学子都是文化课成绩和竞赛成绩都极其出色的,在个别学科上有突出的天赋,才能被清华大学录取。
就是这样让学生触不可及的大学,在面对国外留学生时却自降门槛,国内学子觉得寒心,标准差距如此大不公平,还有学生觉得降低录取门槛会拉低学校的档次。
清华大学关于争议做出过回应,承认外籍学生确实能“免笔试”入学,但是学校会择优录取,解释了并非是学生所想的那样只要会说中文就行。
可这个回应似乎不能让广大学生买账,心寒的不仅仅是清华的学子,而是全国的学生们,担心未来其他高校都变成这样,那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是不是还不如外籍学生的一纸文凭。
有学生质疑,如果是这样有条件的学生就不愿意苦哈哈学习参加高考了,干脆改了国籍以外籍学生的身份报考清华岂不是更简单,确实也有学生这么做。
如果国籍这么管用,未来名校就是有背景的学生的天下了,寒门更难考上好大学,这有失公平。
关于国内高校对外籍学生的录取标准,教育部发声了,对更改国籍上国内学校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外籍学生报考国内名校必须提供在国外生活四年以上的证明和在国外读书的成绩单。
这个回应让国内学生安心了些,国内的学校录取外籍学生还是有标准的,只靠一纸国籍是行不通的。
清华大学外籍学生虽然不用笔试,但是汉语要达到标准,综合测评也要符合要求,汉语水平只是最低标准,不是报考就录取,清华大学的名气地位在国际上越来越高,报考的学生也很优秀,学校最后择优录取的学生不会太差。
因为高考的严格和外籍学生的录取标准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会觉得心理不平衡,但是不能以此来说清华大学崇洋媚外。
清华大学愿意为外籍生降低门槛是为了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是为了丰富校园的国际文化。
没有稳定的国际生比例,清华大学在国际大学排名中上升不会那么快,外籍生占比也是重要指标之一,根本原因是为了学校的发展。
换句话说,其实国内的学生申请国外大学的标准也不算高,考过雅思再出示高考或大学成绩就能申请,但是不是说符合标准学校就录取,也是一样择优录取。
而且国外大学是属于宽进严出,入学不会卡得很严格,但是毕业比较难,其实不管是去国外留学,还是外籍学生来中国留学,都轻松也有难的地方,只是国内外的标准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