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升学季,总会有幼儿园的家长在纠结到底是选择公办小学还是民办小学?此前在民办学校形势一片大好和小学直升初中等政策的影响下,不少家长只要家庭条件允许,都会将民办小学作为首选。首先,笔者要说明的是,对于是选择公办小学还是民办小学,笔者没有倾向性的意见,还是那句老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笔者感觉有义务要说的是,目前升学的政策大环境有改变,家长必须在了解清楚政策变化的前提下,综合衡量,选择适合自己的。
从现行的政策大环境看,国家是要在义务教育阶段驱逐资本,让教育回归公益性,也就是说投资义务教育将被严控,已有的投资也要退出义务教育市场,民办教育学位占比将被控制在5%以内。对于民办教育学位占比在20%以上的佛山各区而言,未来可能会有一大批的民办学校转为公办,甚至会有一大批的民办学校并关停。当然,从侧面来看,能在这次改革中生存下来的民办学校,应该还是不错的。
民办学校之所以受到众多家长的青睐,更多的来源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习抓得紧、抓得严,超前甚至超纲教学等。“双减”政策大环境下,民办学校是否还会保持如此的教学模式,还有待观察。虽然目前没有对“双减”实施的一种督促落实,但当“民转公”改革成熟,或者改革按既定方向和目标迈进时,“枪打出头鸟”是必然的选择。民办学校的这些优势能否在政策大环境下保留下来,谁也不敢打包票。
前面已经讲到了,民办学校的规模将会被严格控制,那么现有民办学校有可能转为公办,有可能继续保持民办办学,也有可能被关停或撤并等。那么选择民办学校意味着有一定的风险,无论时转为公办还是撤并都会对学校产生影响,改革将会有几年的动荡期。当然转为公办的影响可能少一些,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能转公办就“皆大欢喜”,那如果学校被关停或撤并呢?这些影响对就读学生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
在考虑选择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前,除考虑上述政策大环境的因素外,家长可以综合考虑一下以下因素去权衡利弊。
这通常是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的比较大的差异,虽然有些民办学校还是可以选择走读,但从目前看,大部分的民办学校还是寄宿制的。公办学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晚上的亲子时间看似短暂,但这里所起的作用是不用怀疑的。当然,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算孩子在家都只是保姆或者是老人家陪伴,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辅助孩子做作业,那么选择民办学校也似乎是正路。
如果对口的公办小学是老牌的名校,一直口碑都过得去的,还有必要选择民办学校吗?笔者知道很多幼升小的家长,其实都在为孩子的升学而做多手准备的,有的已有不错的对口公办学校,但还是想参加好的民办学校的摇号,其实这种心态也很正常,相信很多家长都为孩子能选择最好的而不遗余力。笔者想说的是,如果对口的公办小学在当地是不入流的,而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民办小学摇号还是要去摇的。
有的家长认为,其实选择民办学校是在为子女选择社会阶层。无可否认的是,民办学校生源在某种程度上是经过筛选的,在学费高昂的大环境下,并不是人人都能读得起民办学校。因而,在民办学校结识的同学、朋友其实代表着社会的阶层。更有家长认为,既然无法阻止子女的早恋,为什么不把早恋的对象限定在某个阶层呢。这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的意见,小学阶段谈论阶层还为时尚早呢,漫长的几十年谁会知道发生什么?
距离会是你考虑的因素吗?
有人建议,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选择离家近的学校最重要。更有专家建议,学校离家距离最好在步行10—20分钟左右,开车30分钟之内,过远和过近都不适宜。过远时间浪费在路上,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休息。过近则剥夺了孩子与同伴的交流,不利于孩子社交圈的建立。离家近、接送方便,相信这也是一些家长要考虑的,尤其是现在二胎、三胎的家庭,几个孩子的接送花费的时间不少,如果能选择离家近的学校,在接送成本上会节省很多。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等仍然是家长择校考虑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在小升初政策的调整,小学的升学率方面已经无法衡量,但家长们还是可以通过多渠道去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如区统考、核心素养比赛、各类的学科比赛、家长的口碑、社会的评价等都是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渠道。小学阶段除了学习成绩,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品格,学校的办学理念怎样,培养怎样的人才,校风怎样,这些都是家长需要去了解的。
有人认为,小学的师资和教学,实际对孩子未来成长影响不大,小学影响最大的是爹妈的习惯和三观格局的教育,是对孩子对错辨别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从这个方面看,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比择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