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全世界最负盛名、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奖学金项目:“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s)得主正式揭晓。

由于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今年的罗德中国奖学金面试也和去年一样在网上进行。

14名突出重围的中国罗德学者候选人进入了最终环节的紧张面试。

洪乐潼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现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数学与物理双学位。她广泛修习硕博课程,保持满分绩点,更荣获由女性数学协会每年颁发给全美一名本科女生的2022年度爱丽丝·谢弗奖(Alice T. Schafer Prize)。她已撰写了多篇论文,发表在包括《美国数学会会报》、《拉马努金期刊》、《数论研究》等刊物上。这些文章涉及模椭圆曲线与K3曲面的 L 函数、月光猜想、theta与划分函数同余方程、堆栈排序算法,和二部图边染色的马尔可夫链。

乐潼是校数学系学生会主席、第一代大学生联盟的多元平等活动倡议委员会长、物理学生会学术发展部长与国际学生会财务部长,曾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每年表彰一位本科生的新兴领导力奖以及社区建设奖。她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期望能促进国际化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并营造包容的环境,帮助少数群体在科学事业上成功。

陆观宇来自上海,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哲学、宗教与神学学院,并于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院取得硕士学位,专攻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与思想史。

观宇通晓法文,曾在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合作项目的多场活动中担任口译,并协助筹办第七届中国法国哲学年会,现参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系主任沈语冰教授的研究项目《塞尚与中国画》。

他曾先后获得中国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奖、表彰最佳本科毕业论文的伯明翰大学戴维斯纪念奖、伦敦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等诸多荣誉。观宇计划先在牛津大学攻读希腊/拉丁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之后攻读现代语言硕士学位(意大利语专业),提升自己的翻译才能,并结识有志于推动中国文艺复兴研究的同道中人。

万祉昕来自江西省景德镇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三年级在读,GPA排名第一,本科以综合素质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她曾在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记者站、彭博新闻社等国内外机构实习。

在联合国实习期间,祉昕负责联合国新闻在中文社交媒体平台的编辑与发布,还曾为联合国新闻在快手的落地提供协助。她希望通过于牛津大学攻读社会学与人口学硕士学位,成为一名兼备分析能力和人文关怀的记者。

王丰泉来自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四年级在读,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亚太区域中心实习。专业成绩排名第一,曾连续两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

他目前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亚太区域中心实习,希望促进法律协调和统一。丰泉同时热心公益,作为SOAR翱翔青年领袖计划的一员,他曾赴北京、天津和香港等地以贫困为主题开展调研并撰写报告,并长期作为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的一员,组织开展社会实践与援助服务。

以上四名优秀的中国罗德学者将于2022年10月,与来自多达60个国家与地区的罗德学者一起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开启一段毕生难忘的罗德之旅。

这些“罗德学者”将获得2022年10月起进入牛津大学攻读任何专业硕士、博士或第二本科学位的机会,以及获得罗德基金会(Rhodes Trust)的全额资助:每年价值高达70000英镑的奖学金,覆盖留英期间学习及生活的全部费用。

他们将开启全新的研究生旅程,并加入这个旨在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的全球社群,共同解决社会难题。

罗德奖学金项目,最初于1903 年在牛津大学设立,由罗德基金会(Rhodes Trust)管理。

它是全世界最负盛名、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奖学金项目,获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

罗德基金会有一项新的战略计划,其中包括将扩展全球及中国大陆地区的罗德学者名额。

到2028年左右,全球奖学金名额总数将扩展至125个/年,中国大陆地区的获得者名额将由4个增加到8个。

届时,将有更多优秀的中国学者能够参与层层选拔并获得此殊荣。

许多过往申请人曾表示,单单是极其严格的选拔过程就使他们学到了很多,并使他们的自信心受益匪浅。

当这些过往申请人在争取未来的其他全球性机遇时,也会更具竞争力。

很多小伙伴可能在跃跃欲试了吧!

3. 申请者需已具有本科学历,或正处于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年;

在入读牛津时(以当年10月1日计算),你的年龄需在18周岁至24周岁之间。

如申请者本科毕业较晚,在入读牛津时(以当年10月1日计算),你的年龄需在27周岁以下,同时,获得第一个本科学位的时间在上一年的10月1日或之后。

5. 一名罗德学者必须具备优于常人的学习成绩、突出的课外活动成果,杰出的个人品格和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将天赋发挥到极致的能力,以及为社会做贡献、致力于解决人类共同挑战的服务精神。

通过预选面试的青年人,最终会由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领袖所组成的国际选拔委员会面试,

在过去的118年里,罗德奖学金已经培养出了8000多名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罗德学者,包括众多学术界、公共服务领域、商界等方面的领袖人物。

如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四十多位全球影响力极大的政治领袖,七十多位跨国企业的决策者,五十多位知名教育家,二十多位奥运国家代表队队员及金牌得主,上百位各领域知名学者与专家。

近年来,罗德基金会还与多家杰出组织合作建立了以下机构:曼德拉-罗德基金会(Mandela Rhodes Foundation)、大西洋研究所(Atlantic Institute)、施密特科学研究员(Schmidt Science Fellows)项目,以及“施密特未来”慈善计划(Schmidt Futures)与罗德基金会发起的旨在培养15至17岁、具有公共服务意识的青少年的Rise项目。

往届的中国罗德学者中,有从事科技与AI智能、新闻等各领域的学者,也不乏一些学者在牛津或其它顶尖院校继续深造,进一步攻读法律、统计或精神医学等方向的博士学位。

多年来,罗德学者们形成了汇集各个领域优秀人才的全球社群,他们正在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而共同努力着。

“我代表罗德学院全体人员为第七届中国罗德学者送上热烈祝贺!这四位专业各异的优秀青年,凭借他们出色的学术水平、领袖潜能和造福他人的坚定决心脱颖而出。他们将与其他10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一同来到牛津,我们热切期盼他们的到来!”

“自2016年第一届中国罗德学者奔赴牛津以来,我们已经选出了七批中国罗德学者。今年的四位新学者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人生经历,他们即将踏上的,是思索与践行罗德奖学金‘为世界挺身而出’这句格言的旅程。对中国新一代青年领袖而言,当下,正是与全球其他学者并肩合作、共同为世界挺身而出的时刻。连接他们的共通之处,是一份改变现状的热望。”

近年来,来自越来越多国家及地区的学生获得了罗德奖学金,包括西非、东非、以色列、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马来西亚、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阿联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