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起点谋划,是大手笔投入,是扩量增优,还是高效率改革?

官渡区用一所所拔地而起的新学校,一张张青春学子的笑脸,一份份家长的好评反馈来作答。

同时,云南省教育督导评估组也给出了对官渡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反馈意见。

云南省级督导评估专家分为5个组,对官渡区30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走访,涵盖幼儿园8所、小学11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完中6所、职业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

督导评估组实地查看了校容校貌、办学条件、学校文化建设、德育管理、教学常规等情况,与校长、教职工、学生和群众进行交谈,了解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情况及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

来到官渡区培智学校,“星星的孩子”在认知测评室跟着老师牙牙学语,在运动康复室老师的搀扶下练习走得更稳,特教老师的爱心和耐心让省级督导评估专家们竖起了大拇指。

在官渡区第一中学里,信息化、数字化的崭新数理化实验室、激光打印室、3D打印室和VR实验室,让人感概,学生学习条件的日益完善。

在西南大学官渡实验学校的食堂里,随时能为学生给出营养指导建议的营养老师令人印象深刻;

昆明市第一幼儿园湾流海分园的美术活动室、分区域活动场所等,则让督导评估专家体验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

实地走访之前,评估组也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校园长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4个座谈会,全方位了解官渡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11月17日举行的官渡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省级督导评估汇报反馈会上,评估组做出了反馈:官渡区委、区政府顶着各学段就学需求持续增加的压力,带领全区各级各部门,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加大供给,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较好地履行了政府的教育职责,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中,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强有力;区财政对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较快发展;教育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这些,都成为了加分项。

让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镌刻在官渡大地上,始终是官渡教育人的梦想。

近年来,官渡区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第一事业,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强区”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公平质量为核心,以增量扩优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三名”工程为抓手,奋力推进全区教育事业优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大区的官渡区是怎么做的呢?

周燕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快教育强区建设》为题的自评中介绍道,官渡区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保障和安排教育支出,经费投入逐年上升。2016年至2020年全区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拨款总计60.74亿元,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2016年至2020年,在新建小区和城市改造中,新建、改扩建、移交校(园)46所,完成全区学校音体美器材、智能安防系统、现代实验室、教育信息化等设备设施配置,推进官渡区第一中学、官渡区第二中学、官渡区西冲小学等10个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建设。

“十三五”期间,面向全区校(园)两批次招考132名副校级后备干部,开展了集中培训、返岗实践和省外研修。2020年底,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达3684人。2020年完成基础教育专项招聘教师1647人,占比全市最高,教师队伍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

申请就读初中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申请就读小学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享受公费学位;尽量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因学位不足安排不了的学生,采取委托民办学校接收,按照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的标准,由区政府购买公费学位,安排到民办学校就学,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依法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先后引进北京八十中、南开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优质名校入驻官渡办学。引进云大附中、昆一中、昆明师专附小等省内优质名校落户官渡。昆十二中等2所中学领办分校,关上实验学校等5所小学领办分校,市一幼等8所幼儿园领办分园。官渡区第二中学、官渡区第六中学整体搬迁新址办学。官渡区“三名”工程引入学校总量居全市之首,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分布。

全区公办小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73所公民办中小学组织开展课后三点半服务,受益学生达8.1万人。同时鼓励有资质、有条件的社区、青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等公益机构实施学生课后服务,减轻学生家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