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感觉最多的是—国际教育最缺的是家长教育。

我觉得大家多少都知道怎么评判两种教育体制,如果我们以美国大学申请和中国大学申请为目标,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也有很多一样的地方。

一样的地方是基本的学习能力、好的学习习惯和素养,不管你是走哪种教育体制,这些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差异化”,美国大学申请最看重的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我怎么样成为和别人不一样的人”,差异化是特别重要的。

现在的大学申请,都是差不多的标化成绩,做同样的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辩论,所以我们要想清楚,你选择走这条路,需要您的孩子对体现自己差异化的地方富有激情并长期坚持。

全人教育,不像高考思维是拼分数,而是要你在各个方面都有发展,这也是从大学选拔倒推的一点。

扬长平短,这是上中校长的一个观点,在你设计孩子教育路线的时候,不能把太多的时间都用来补短,那么孩子的长处就不够长,孩子没有办法成为和别人不一样的一个人。

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感觉最多的是—国际教育最缺的是家长教育。我们多数人是高考选拔出来的,当你为选择国际教育,孩子进入了之后,都会有一个非常难过的时期。可能进去之前,你抱着一个美好的幻想,但是进去之后,每个人几乎都会经历这种时期。

那么到底是怎么样呢?我们还是回到以终为始这一点,一定要想清楚这是一条不可逆的路。现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进入双语学校,有些学校可能会跟你讲“我们可以两条路走”,但是实际上据我们了解,这个基本是不可能的,也是耽误孩子的时间,让他不具备竞争优势,所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不可逆的一个选择,所以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

这是我们做的教育规划路径,黄色的是一条路都是公办。在公办转到国际化教育的最后一个节点,即准备出国时会读公办学校的出国班/国际班,如深外国际部、深中,这是出国非常大的一个助力。

另一条路线是从双语幼儿园、小学、初中,然后到几种类型的高中,最后通到海外大学。

中间的这条红线,是您在不同阶段进行转轨需要注意的地方。

为什么深圳的幼升小非常激烈?幼升小是你能进入好的双语学校概率最大的机会。因为多数的K12学校,基本上以直升为主。

我们这两年见到很多家长说“我不能认同这种很鸡血的理念”,所以他们在小升初的阶段转轨。如果家长有这个意向,一定要从小准备,因为小升初的名额是非常少的,尤其是好的学校,只有人转走,才会有名额放出来,所以小升初选拔非常激烈。

最大的出口就是国际高中,深圳大概有将近四五十所国际高中,凭良心讲参差不齐,国际高中的市场相对比较混乱,所以大家选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特别好的学校确实是精中选优,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会比小升初这个口放出的名额多一点。

怎么考进国际高中、怎么样取得高分,我觉得这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我们在技术的问题之前,还是应该想一下道的问题,想一想您的家庭适不适合国际学校?这是个问题您有没有想好?

1、很多家长会跟我们讲,觉得国内的公立不好。我觉得有的时候是个人感知放大了这个印象,深圳好多公办教育非常优质,好的老师很多还是在体制内,民办教育的发展最长时间的也是十几年。所以不能说公办教育不好、换个轨道就会更好,这个观念是要不得的。

2、国际学校=贵族学校?其实不是,国际学校也分多种类型,有特别看重成绩、非常鸡血的,也有不以成绩为导向、各方面平衡的,也有收费非常贵、拿硬件取胜的,给你贵族化的感觉。

3、国际学校=快乐教育?这一点大家慢慢就不会这么认为,因为国际学校课业的负担会相对少一点,但是你孩子的时间花在哪,成绩就出在哪。很多学校提供项目学习和拓展,包括体育,花在学术上的时间就相对少一点,所以很多家长会去外面补课,尤其是双语教育的孩子从小学两种语言,如果家长要求高的话,这些孩子会比单一的体制内的孩子更累。

4、国际学校=少年“商学院”?很多人觉得是去社交,即进入一个圈层、一个群体,获得一张名片,这个想法也很难避免,但是真的还是要选最适合的,不要忘了你选学校的目的还是为了孩子接受教育。

5、上国际学校是为了学英语?这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很多本身是华裔的外籍家庭,越来越多选择双语学校,他们认为母语的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孩的小学阶段,是你能够学母语最好的一个阶段了。因为国际课程到了高中的部分,中文就不学了,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大家都看重你能够打好你是一个中国人的基础,只有你是一个中国人,走到海外才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归属感,而且多数家庭就算孩子留学,也是回到中国发展的。

6和8可以放在一起讲,很多家长觉得升学竞争不激烈,可以一路上中学,选拔标准和淘汰标准和唯成绩是举的公办体制不一样,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尤其有些家长说,我让孩子读IB,所有学校的IB课程选拔非常激烈,要孩子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准、思考水平和写作水平才能读IB。还有很多学校小学、初中会相对轻松一点,但是到高中阶段,会大量从外面引入优秀生源,本校的学生被淘汰的概率也是不低的。

其实,这不是完美的选择,只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一种新的选择。我们经常说用教育创新或者消费升级形容更合适,但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家长在这个领域里学习知识,因为和我们传统教育完全不一样。尤其到了要申请美高或者申请大学的时候,如果家长自己不学习,很容易被各种机构和各种声音所主导,坑也好,骗局也好,很多大家听起来蛮触目惊心。所以一旦走这条路,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学习的心态。

如果做倒推,为什么要读国际学校?谈到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对孩子基础的培养,我们很多人认为孩子学习的过程更重要,更认可这种教育理念。

所以关注英国的家庭看level课程的录取,会发现民办国际学校的优势更大一点。从结果来说,从趋势来说,如果您真的以终为始想要去读海外大学,你至少在高中阶段进行国际学校,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2017年我们出了两个国际化学校排行榜,有100多项指标,家长选学校的时候要看学校理念、校长、中外教比、教师学历、课程认证机构;到了高中阶段很重要的一个指标,要看本科录取,因为不管怎么说,它是检验输出结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还有社团和国际课程考试…当时根据这100多项指标,做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国际化学校排行榜。

我们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民办放在一起,在小学阶段,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到了高中部分,民办国际学校和公办国际部的升学优势非常大,在升学结果上,除了美国学校和德威,别的纯外籍学校跟民办高中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