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是学生学习时的主要依托工具,也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材料,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课本进行。如果说哪一科目的课本在编撰过程中是最难的,就非语文课本莫属,与其他科目课本不同,语文课本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字词知识,更承载着育人的作用,既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素养,又要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
从开设语文这一科目以来,语文课本的内容大大小小经历了数十次调整,课文经过不断的删删减减,以适应当前学生的培养需求,而有这么一篇课文,已经在语文课本中“消失”了近20年,到如今才重新回归。
魏巍是一名很有影响力的作家,也时常担负着记者任务,当他接到上级命令,要去了解从前线退伍回来的老兵的相关情况,并作出记录和报道,在任务结束后,原本该回到祖国的魏巍受到这些士兵的感染,毅然决然的去到了一线。
在战争一线一呆就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亲眼见证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奋勇杀敌、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从一线归来,脑海中的记忆久久无法让他平静下来,他觉得必须要为这些不怕牺牲、为祖国奉献生命的军人们做些什么,于是写下了一篇文章,也就是这篇阔别语文课本近20年的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文章在权威日报中一经发行,就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文章内容真实又感人,选用的都是在战场的真实事例,军人们的家国情怀跃然于纸上,人们不约而同的口耳相传这篇文章,后被选定为中学语文课文。
这篇课文为学生们展现了战争的真实情况,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战地报道,对于80、90后的学生来说,更是影响深远。
2001年,由当时正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的王旭明提出建议,要将这篇课文从语文课本中剔除掉,由其他负责语文教材编审的数位专家共同通过决议,最终,这篇家喻户晓的文章消失在语文课本之中。那么这么一篇经典的课文为何会不再被语文课本收录了呢?
据当时的多名专家给出的说法,可将原因整理为以下两点:首先,这是一篇战地报道类型的文章,对于战争的描写过于详细,年龄太小的孩子看到恐怕会接受不了,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其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工作的重点发生转变,而通过这一提议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这篇文章所传递出来的精神思想不再适宜被当下的学生所接收。
王旭明除了提出语文课本不再收录《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外,还提出将周杰伦的歌《蜗牛》的歌词收录进语文课本之中。
当时这两项提议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大众普遍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所传递出的精神是没问题的,现在的学生即便远离战争,也不能忘记为祖国建设付出生命的先烈们。好在如今过了近20年,这篇课文终于重新被收录回语文课本之中。
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不同,在教学时除了要教会学生基础的字词用法,也要深挖课文的内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明确行文风格,提升学生理解能力。语文老师在面对课文时,要掌握课文的行文风格和书写规律,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含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深挖文章精神内涵,培育学生品行。语文老师在书写学案时,也要深挖文章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内涵,在授课时要将这部分内容表述出来,引导学生去感受正能量和积极思想,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又能塑造学生品行。
以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教学重点。语文学科光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师在面对课文时,可以这一点为教学基准,围绕这一点制定教学计划,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学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总结:优秀的语文课文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里面所传递出来的积极思想和正能量不论过多久都会源源不断的带给人们正面的影响,历久弥新。
互动话题:你对语文课本中删除《谁是最可爱的人》又重新收录这件事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