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课后服务是教育部推行的课后服务模式,主要是给学生每周一到周五5天,每天提供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
这个“5+2”课后服务其实主要是为了“双减”的实施,给学生减负的一个服务,让学生在校园内完成作业,回家后不用再为作业苦恼,而且在课后服务期间,也有老师进行答疑解惑。
除了给学生减负,还有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家长减轻了负担,一方面将家长下班时间和学生放学时间衔接上,另一方面,家长们回家不用辅导孩子写作业,缓解了很大的压力。
“5+2”课后服务其实是一个“便民”服务,所以说在大部分家长眼里,这都是一个好事,只不过是因为课后服务需要收费,让很多家长担心学校会多收钱。
但“5+2”课后服务也不是学校随便定价的,也有相关部门给了相应的价格标准,各个地区也是有所差异的,相关部门要求课后服务必须做到“阳光收费”,质量做到位。
300元左右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本是一个惠民便利的价格,这远远低于“小饭桌”、补习班等机构的收费标准,却不料引起家长的抵制。
在当今社会,300元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其实相对家长来说是一个较低的费用,毕竟报名兴趣班、补习班等远不止这个价钱。
不少家长对此收费标准却颇有争议,他们认为既然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收费,为什么包括在义务教育范围的课后服务却要额外收费。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教师的福利待遇相较于其他职业来说更胜一筹,根本不应该再让家长付费来为教师的补贴而“买单”。显然,这些家长持有的观点是让学校免费提供课后延时服务。
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家长的想法有些许偏激,毕竟教师毕竟不是家长雇佣的保姆,再说,保姆也需要付有大量劳务费用。教师也需要在辅导学生之余,顾及家庭和孩子。
课后服务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加班的形式,教育部理应给予教师相应的补贴。家长应尊重教师的课后服务工作,一起为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努力。
对于从事教书工作的人来说,教师也只是他们的职业,并不是家长的保姆和“服务者”,家长不应把个人的过分诉求强加于教师。
教师承载教书育人的责任,学生的学习理应由教师负责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教育部收取课后服务费用也是根据当地经济情况或者学校具体情况而定的标准,家长不应过于苛责课后服务收费问题。
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是与教师相互配合,共同携手解决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努力提升学生成绩,帮助学生走向光明的学习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