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发布的中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以下简称「排行榜」)早已「出圈」,不但是国内历史最久、维度最全面的医院学科建设评价品牌,也是公众就医的重要参考,是行业内外公认的「那杆秤」。
一旦名次提升,对于医院、科室而言,就是能「吹」一整年的谈资。所以,谁不想拿个好名次呢?
顶级名院是榜中翘楚,但年年不乏有医院「放放卫星」,非常刺激地往前超越十几甚至二十来名,这样的主角被形象地称为「黑马」。
黑马不是那么容易猜的,但如果今天笔者给你晒晒「黑马」的秘密,你心中是不是也会有了自己的答案?
每年发榜那一刻,各方关注度最高、传播也最热烈的,始终是排行榜中的全国医院综合榜。无疑,它是全国一流医院正面PK的「战场」。
排名确实是个好谈资,但支撑排名的最核心因素,是学科建设。用排行榜创始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的话说,学科建设做得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家医院的最终得分,「医院排名,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
明确了这个逻辑,就很容易理解,协和、华西为何能在榜单中多年雄踞高位——各学科水平、声誉及科研产出绝非一时之功,其余诸侯更进一步都不容易。
其实,对于「黑马」这个提法,高解春对笔者直言不讳:「这更像个噱头,医院黑马是个伪命题。」因为它的上升轨迹一定和自身学科建设的发力周期高度吻合。所谓黑马,是学科的黑马。
在去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医院排行榜上,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冲进全国TOP20。这家「宇宙最大医院」给人的印象总是床位规模和诊疗数量。实际上,郑大一附院从2013年的全国第85位连年上升,6年连跨67位。
细看2019年的全国专科榜,郑大一附院已有5个学科进入全国TOP10,分别是病理学、核医学、急诊医学、临床药学和生殖医学,后两个学科均排名全国第二。在生殖医学中的「科研标化值」单项上,该院过去两年的得分分别是20分(满分)和16.67分。
我们再来看看,郑大一附院的「黑马」时刻2015年发生了什么?
那一年他们在全国医院综合榜上突进27名。细看学科榜,在2014年,该院有10个学科提名全国TOP10,但无一「上位」。而到了2015年,7个被提名的学科中,在新增的临床药学该院直冲到全国第二,直接拉升了医院的综合排名。
如今日益受到重视的临床药学,早在2015年就被排行榜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这也让郑大一附院享受到「先行」的红利。
再分享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在今年10月公布的2021年国自然立项中,郑大一附院以108项排在全国医院第14位。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年度「黑马」医院,一定是由于一个或者几个学科的深耕结了果,带动医院综合排名提升。
有了以上的解读,不难发现,能揭晓「黑马」本质的「内涵」榜单,其实是排行榜全榜单中的专科综合榜和专科声誉榜。这两个榜单,不止是「内行看门道」,更是公众日常就医最可参考的依据之一。
「黑马」是怎么被锁定的?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黑马」的大致模样,那排行榜的评价者又如何通过科学地评价来锁定他们呢?
回溯过往异军突起的那些「黑马」医院,有的十年蛰伏挺进前10,有的从榜外逆袭超越二十多位,还有的八年内跃升82位……他们亮眼的原因,都在于对学科建设的倾力投入。
中日友好医院自2013年以来也是呈排名逐年上升的态度,其进步幅度最大的2015年至2018年,与该院呼吸科冲进全国前五并不断前提的名次高度吻合。而我国呼吸科领军人物王辰院士也是在2014年9月开启了他担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的岁月。
算来,今年中日友好医院的排名如何,要看呼吸科之外,哪个学科能扮演「助攻者」的角色。
其二,在并未被行业所普遍重视、下大力气的学科领域先行一步。
如果说前一种情况考验的是评价科学性、敏感性的话,那么后一种情况则折射了排行榜设计者对于学科发展的引领性。
如今已经深入人心、遍地开花的健康管理,早在2017年就被纳入到排行榜学科评价中。当年同时入围的还有如今就医需求极大的变态反应科和生殖医学科。换言之,这一年也成为了「黑马」的大年。在变态反应专项上造诣颇深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那一年全国上涨13位。而四川省人民医院凭借健康管理的先发优势,不但冲进全国医院TOP10,还连年跃升至84位。
以上的例子,恰恰反映了排行榜对于动态增加学科的原则:一是体现普及性,即一些病种的发病情况,与目前医疗资源配置、对应学科发展并不相匹配,需要对这类学科进行加强;二是体现指导性,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众的就医保健需要,一些新兴或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摸索其发展规律。
把这样的学科纳入进来,排行榜的目标很明确:通过对先锋的肯定、对标杆的树立,带动行业对这些学科的规划和投入,进而满足社会公众的就医需要。
据笔者了解,即将发布的排行榜,又新增了两个学科的评价打分。那么,今年哪些医院因为既有学科的突破、新纳入学科的修炼而成为「黑马」,你不妨猜一猜?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医院品牌和声誉的基石。如果不能通过客观评价树立标杆,医院之间的比较就很难体现。有了评价,你追我赶,才能刺激整个学科的提升。」高解春说。
那么,一家医院荣膺「黑马」,除了证明其学科能力,还意味着什么?实际上,过往案例已反复证明名院苦练内功——带动区域医疗水平上台阶——改变国内医疗资源区域格局这一路径。
在当下,复制这样的案例,越来越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不管是医疗强省、还是薄弱地区,近来都把学科发展和评价作为发展医疗事业的重要抓手。黑马甚至是一个地区黑马组团式的涌现,自然是省市支持最直观的体现。
可以肯定的是,正在大力气抓学科建设的省市,必然是未来黑马的摇篮。
当然,眼睛也不能只盯着全国排名中的「黑马」。这就是区域排行榜的价值,高解春认为,学科发展也有层次之分。处于不同区域、不同水平的医院和科室,有自己的目标和策略。对于一个区域内的行业同道和公众而言,区域排名的价值就在于此。
读完文章,相信你已经充分了解「排行榜黑马是怎么来的」!
那么,在你身边,因为学科进步而称得上全国或者地区「黑马」的医院都有谁?TA的哪个学科最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