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实现家校共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和老师互相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工作,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非常积极地影响。
每学期学校都会要求老师组织召开家长会,将学生家长请到学校一起交流,班级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家长会采用什么方式交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没有统一标准,只能看班主任老师如何安排。但有些老师开家长会时,方式有些欠妥,忽略了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反而使家长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前不久,某学校的家长会长就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期中考试刚过去不久,按照学校规定,家长会如约而至,班级里所有学生和家长齐聚一堂,老师简单介绍了下班级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说到成绩较差的几名学生时,突然临时起意“请倒数第一名家长上台”,教师的本意,可能想借此机会,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重视起来,一起努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但却忽视这个举动带来的反面效果,参加过家长会都知道,成绩较差的学生和家长,往往会很排斥家长会,他们担心在家长会,老师公开“批评”学生,家长也会觉得丢脸,所以,学校都要求老师在家长会上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
这位老师的提议让在场的家长感到很错愕,尤其是倒数第一名学生的家长,老师事先并没有告知有这个环节,这位家长很快地从惊讶中冷静下来,从容不迫地走上和讲台,说了三句话后,老师感到非常惭愧。
这位家长是这样说的“学生成绩的好坏与老师有着密切关系,如果老师足够厉害,学生成绩自然也不会低,更何况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位家长并没有生气地回怼老师,而是机智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也让老师听后惭愧不已,意识到自己做法确实欠妥。
在这位家长说完之后,老师向这位家长道歉,家长会也继续进行下去,接下来这名老师就再没有过分强调学生成绩,而是针对自身教学方式和理念与家长进行交流。
家长会存在已久,必然有着很多积极意义。对老师来说,家长来参加家长会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肯定,也让老师更有信心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而且老师可以从家长侧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因材施教,并且通过跟家长交流,还可以调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
对家长看来说,家长会可以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表现,及时发现学生有哪些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培养学生更好成才。
对于学生而言,家长积极地参加家长会,并且在家长会后给到学生正反馈,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学生对日后学习更有信心。那么,家长会结束后,家长要如何给到学生正反馈?
家长会结束后,很多家长会教训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所以,很多学生每到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战战兢兢,内次年充满焦虑,这并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
家长得知学生的问题,急于帮助学生改正实属正常,但过分言语指责并不是明智之举,家长不妨理智地跟学生交流,跟学生一起改正错误,家长会也需要家长进行自我检讨。
参加家长会,建议家长准备一个记录用的笔记本,尽量将每位老师的发言简单记录,尤其是提高自家学生的部分,家长会结束后,家长可以单独找到某位老师,最好是成绩最高和最低科目的老师,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
回到家后,家长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下,整个家长会的大概内容,比如说说班主任表扬了哪些学生,批评了哪些学生,然后再具体到自家学生身上,客观真实地反应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之后再把老师给到的建议说给学生听,与学生一起思考,是否可以在某些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调整现有的学习计划,在此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学生鼓励,若学生本身成绩非常优秀,老师们也不吝啬夸奖,家长给予肯定的同时也要告诉学生戒骄戒躁。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