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那个年代就应该提倡全民免费教育,把国民都教育成高尚的懂道德、懂真理、懂科技等正能量正确知识的人。我还在提倡全民免费教育,无论任何级别的教育,包括小学到高中、大学(大专到博士)、职业技能、宗教等。2.人民具有高素质,国家才安全文明幸福。

现在正当申请季,几个家长在一起难免聊到要不要考虑去美国念大学,英美大学不仅仅是3年和4年的差别,还有教学框架和内容偏重的差异。

无独有偶,刚上了英国高中(six form 第一年,12年级)的小女儿也说起有好友抱怨高中只能学3-4门很文科或者理科的科目,这样对申请英国顶尖大学的大部分专业最有助力,但是,她们其实很想接着学点没那么有助力的其他学科,学5-6门,我家那位很可惜没能接着学俄语和拉丁语,也不介意历史英语和心理学;她好友还想学哲学或者艺术。

她们都不愿意学IB课程,因为太浅,点到为止,会为大学的衔接带来问题,除非申请美国大学,或者英美双申。

但有前人的经验:两个儿子都去了英国最顶尖大学学数学和计算机的好友曾后悔过,没有在大儿子上大学之前跟他聊经济啊、历史啊这些偏文科内容,并推荐书,所以大的变成一个食利者,虽然在金融城升级超快,钱途超好。

也许她和我一样,至今还抱有一种天真。

说到天真,读传播学、做记者的其实都有同样的特质,就是我们对人类的纠偏能力抱有幻想。所以这次推荐传播学书单,挑的好友都是媒体出身的博士,也希望这个书单并不是仅仅给读传播学的学生们看,其他学科,特别是STEM的,开卷有益。

到英国读书,首先就想到BBC,也因此第一本推荐的就是著名的《有权无责》。可以解读为英国新闻史,但在我,更是威敏学派(Jean一人先代表一下)的代表作之一,政治经济学角度(做产品)去解读媒体研究。

第二本,第一次提醒我从读者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来解读媒体,并反思媒体制作。虽然最后选择并不会从文化研究角度去做媒体解读,但不妨碍把传播学放进社会学框架。Stuart真是神人。

第三本,人帅书靓,sharp得让我五体投地,PR或者做政治传播的必读之作,也因此,跑去听Steven的课,并被带偏(偷偷)做了一年多政治传播学小研究。

偶像小赌,经济日报记者出身,暨大本科、威敏硕博,师从Jean。10年前教书,后来做了多年中非传播研究,个人爱好是出美术教育普及有关的好书。

下面是她的推荐

当然是paddy 的这本必读教材,梳理媒体传播学科成长史,老先生word文稿还在我电脑里保存着呢,融贯英国-欧陆-美国学脉,打通任督二脉。

我导师JEAN 大力推荐,我读完以后五雷轰顶,哦,不,醍醐灌顶,我也想写这样的研究!不能想象写《格调》那样轻佻的笔居然也有如此史诗的一面。

社会研究领域里最有原创力的学者Harvey Sacks 四十岁去世时,奠定了革命性的语用学研究基础,他居然“述而不作”,现存著作是讲义集,翻开看看,见识一下传播学里的量子分析吧。

电视和媒体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在1992年的著作,从文字盗猎者探讨同人文化,肯定粉丝对于文本内容的诠释与延伸,有别于英国的文化研究,对粉丝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当时提出参与文化的概念,今天应用在互联网时代粉丝的参与行为,许多概念现在读来一点不过时。

媒体融合是数字时代持续关注的研究话题,亨利·詹金斯在2008年的著作,透过美国的电视电影节目包括美国偶像、真人秀以及黑客帝国等几个案例,点出传统影视产品的生产、消费被新科技颠覆,特别是在媒体与观众、媒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对于教授媒体管理和产业研究的我,是重要的参考书。

2000–2014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研究调查,曼威·柯司特在学术研究被引用次数,社会科学领域名列第五位,通信领域为第一人。他的三部曲著作在我读博士时,囫囵吞枣读了一遍,现在做电竞研究还持续翻读。

第二本是双十一面世的,中学生都能看

(关于Dawkins,又是可以写篇公号的科普大家。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