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助于我们广泛阅读、广泛吸取知识,但读书最重要的是方法。

首先要不求甚解,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据王粲的《英雄抄记》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

当然,也不是说读书就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也需要读书,只不过并非一字一句,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其次读书还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在初三以前,我总是将一首古诗死记硬背,结果当时是背下来了,可是过了两天就忘了。到初三,陈老师教了我们一种方法,就是先读,将古诗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写在一张纸上,背的时候照上面背,然后时常温故一下。当文章长时,可以分步骤,一步一步完成,我把它叫“步步为营”。自从改变方法,我的古诗一下记得很牢固了。

然而,读书要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得应该就是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最后,读书还要有目的,让自己明白其中的事理,看看书中名人的为人处世并学习。

。可是有一次,他闲心将《红楼梦》看了一遍,他觉得《红楼梦》并非如他刚开始所想的那样,这本书同样也教会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于是他将这本书看了三遍,并用不同颜色笔作了三次笔记。

经验证明,读书要讲究方法,而不是一味死记硬背,不懂的就跳过,有好的捷径走,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