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同学带一个熟鸡蛋来)。我心里有点疑惑,上课和鸡蛋有什么关系啊?大家叽里咕噜,七嘴八舌。有的人猜是吃鸡蛋,有人猜是玩。。。。。
今天,张老师终于解开了带鸡蛋的真正目的:鸡蛋怎么样摔不碎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简单。可老师却挥挥手说:“不简单”。那么有把握,看来老师的话要好好听。这不,她例举了两个实验的例子。例子1:有一位同学拿暑假作业的时候,碰到了鸡蛋,鸡蛋当场毁容。粉色的蛋壳瞬间裂开了,像干旱的农田。例子2:另一名同学手心的鸡蛋,力道没有把握好,只是轻轻地一捏,鸡蛋光滑的外皮就瞬间出现了2个“月球坑”。“所以,同学们,要想把鸡蛋摔到地上而不碎,可不是已经容易的事情,谁叫鸡蛋那么娇嫩纤弱呢。
实验准备工作开始了。老师用心挑选了3个蛋(偏白色的且个头小巧的)。规则是从大约2米的高度,从手心松开,垂直降落----鸡蛋如果完好代表胜利。同学们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法:鸡蛋绑上降落伞、点上软软的海面、包厚厚的废纸等等。
准备就绪,大家期待的实验开始了。一号鸡蛋被揉软的纸张像滚成了一个“大雪球”。“一,二,三,松手”“咚”的一声,鸡蛋直直地向地面俯冲下去。我们不免开始担忧起这只蛋的命运。大家拥过去,焦急地剥开了那层层的厚纸,心像这个鸡蛋一样-碎了。实验宣告失败。
因为没有降落伞和水。我们只好徒手接”小白”。老师让一位女生摔蛋,一位男生接。胆小的女生则用手捂住眼睛,生怕看到“伤心”的一幕;男生像乞丐似的伸出双手放在身体的前面,上身微微前倾,死死盯着那即将掉落的鸡蛋。可是遗憾的事还是发生了。原本被男生接着的鸡蛋竟然又来了个“连环跳”飞了出去,“啪”又碎了。
为什么鸡蛋容易碎呢?哦,原来是因为它自身的缓冲力太小了,这才导致了鸡蛋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