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p#分页标题#e#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15争吵教案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初文网]www.99Zuowen.com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一天下午,我急急忙忙写完作文,正准备出去玩,突然,听见作文本里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我好奇地侧耳倾听。
只听像小蝌蚪一样的逗号洋洋自得地说:“谁也没有我逗号的作用大,我的位置最多,一篇文章离开了我,句子就没办法停顿,非把作者累死不可。所以,我的作用是最大的。”问号不屑一顾地说:“你这小逗号整天不修边幅,东游西晃,乱占位置,搞得文章乌烟瘴气,还好意思说你的作用最大,真不知羞耻。如果没有我问号?小朋友们就没办法提问题了,那十万个为什么又从哪里来?”句号摇头晃脑地说:“你俩别争了,要说功劳,还是我最大。如果没有我圆圆的句号作总结,哈哈,非把你俩累趴下不可。”省略号拍拍胸口,不服气地说:“我们六兄弟作用才是最大的。作者不想语句重复,不想一一说明时,都会用上我。所以,不用说·······我的本领最大!”书名号争先恐后地说:“你们都靠边站,如果没有我们姐妹俩,作者在引用电影、歌曲、诗词时,就无法正确表达,那句子岂不乱成了一锅粥!”破折号扯着长腔说:“你们别拿着喇叭敲鼓——自吹自擂了,真是***猪喝井水——不知天高地厚,有点抱着屁股上楼梯——自己抬高自己。看我的作用,一是解释说明,二是意思转折,三是声音延长,四是分类列举。”说完,它自命不凡地撇了其它小标点符号一眼。
正在一旁观战的字典爷爷示意它们停下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各有各的用处,都很重要。一片优美的文章少了谁,都有瑕疵。从今后,你们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及时提醒小作者,不要乱点鸳鸯谱,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我们标点符号家族争口气。”标点符号们听了,连忙表示赞同。
我听了小标点符号的争吵后,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牢记它们各自的用处,让它们站对位置,不再争吵。
“你又矮又胖,有什么用!”“你这么瘦,一点力气也没有,那才叫没用呢!人家我大拇指力气才叫大呢......”“你......”房间里传来一阵阵争吵声。噢!原来是手指们在争吵啊!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在某个房间里,那个房间的主人睡下之后,手指们便争吵了起来。先是大拇指说话了:“你们四个,用处都没有我大!我可是领导的象征,王者的风范,我一出来,大家便喜气洋洋,眉开眼笑!”“你当你是手指的领导啊!”食指一句话顶回了大拇指,大拇指不服气,说:“水管漏水喷出水花,每次都是我去抵住!主人要往墙上钉图钉也是我一按就好!只要做一些用力点的事儿,你们就退到一边,让我帮你们完成,一点力气都没有的废物,一点用都没有!”食指听了,也火了:“你这自恋狂!你又矮又胖,哪有我灵巧,我的身体比你的瘦多了!每次看书、查字典、查地图都是我在探路!每次试水温,我都不顾水温多热去试探,因为只有我才是最灵巧的手指!因为我灵巧,我才不会受伤,以最快的速度探寻一遍,告诉主人情况,防止主人受到伤害,我才是最厉害的手指!”
当大拇指和食指争吵不下时,中指发言了:“你们两个继续吵吧,反正到最后,你们就会明白,什么实力、功能的,用处也没多大,相貌呀,才是最重要的!瞧我多修长,亭亭玉立的,你们两个迟早会羞愧的!对吧,妹妹们?”“对呀!瞧我们,又秀气又斯文。”无名指和小指在一旁应和着。
不知道什么时候,主人已经醒了,他听到了大家的对话,他语重心长地对手指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你们只有合作,才是强大的。”
“噢!”手指们安静了,他们都在心里想着主人的话:只有合作,才是强大的,也才能体现出各自的优点!
清晨,太阳从东边升起,公园也渐渐地醒了,小草们排成了一个队伍,慢慢地做起早操来,柳树从梦中醒来,轻轻地唱歌,白玉兰也升起了懒腰……
过了一会儿,柳树得意洋洋地说:〞你们看看,一大清早,就有人来我这里下棋,多开心呀!再看看那边,还有几个小孩在那玩游戏,多愉快啊!还有那个中年人躺在我这里,睡得多香呀……所以我的作用是最大的。〞
白玉兰听见柳树说的话,心里很不服,就傲慢地说:〞我的花是非常香的,人们常把我的花戴在头上,夹在书上。还有很多人赞我的花是最香的,我的花一开,整个公园都闻到我开的花的香味,所以,我的作用是最大的。〞 小草听见了,也来凑热闹,就很生气地说:〞柳树哥哥,白玉兰姐姐,你们不要吵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但也有自己缺点,我们应该把人们在公园的时候,照顾得很好,而不是比谁的作用是最大的。〞
柳树和白玉兰听见了小草的话,感到很羞愧,悦心诚服地点了点头。
丛林里住着石头硬硬、大树高高、小草青青,有一天他们三人争着吵着都要当丛林之王。
硬硬说:“比谁坚硬!”话刚说完,只看见硬硬跳起来把地上砸了一个大坑,自己却毫发无伤。硬硬得意的说道:“看我厉害吧,让我当老大吧!”
高高说:“你那算不了什么,我们比比谁高!”高高一边说一边天上长,眼看就要摸到太阳姐姐的脸蛋了。“哈哈,还是我本事大吧,让我做丛林之王!”
不服气的青青说:“你那没什么了不起,我们比比谁绿!”青青转身一变,一片青翠的草原出现在眼前,一阵微风吹来,青青就好像亭亭玉立的舞女,随风翩翩起舞,说不出来有多美了。“怎么样,我做丛林之王,你们服吧?”
“不服,不服,我不服!”硬硬和高高抢着说。就在他们争吵着没有结果的时候,不知从那冒出了一根竹子,使出了青青、硬硬还有高高身上所有的本领。青青站出来对竹子说:“竹子哥哥你真厉害,你叫什么名字啊?”竹子说:“我叫壮壮。”“那你做丛林之王好吗?”硬硬接过话说。青青和高高连忙点头。看看到他们这样,竹子壮壮只好答应。
最后硬硬、高高、青青再也不争吵了,过上了开兴的生活。
该作品为初文网投稿付费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及本站所有,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必究。
一天,文具屋里发生了争吵,争吵的话题是谁最倒霉。
钢笔开口了:“文具屋里的居民数我最倒霉,主人把脏水给我喝,我好不容易一点一点都吐出来了,小主人又把我灌饱了,我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喝了吐,吐了喝,我多么希望自己还是一块铁啊!”
铅笔抢着说:“我才是苦,小刀天天削我,我原先还是一个英俊小伙儿呢,现在……唉!”
小刀急了:“我才最倒霉!原来我是个心直口快的美眉,现在活像个没牙的老太太,我都破相了!”
橡皮不服气地说:“应该是我,小主人把我用得浑身脏兮兮的,还把我弄得奇形怪状的,倒霉死了!”
过了一会大家又说:“可是如果没我们的牺牲,小主人的墙上哪能有一张张的奖状?我们这样比有些不对,应该比谁做的贡献大!”
你看,人家文具家族为我们做了多大的牺牲啊!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文具啊!
夏天到了,西瓜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西瓜,引得路人大叫欢喜。
这些西瓜都是圆圆,就像一个黑绿交间的篮球一样,这也是它们引以为豪的一大资本所在。它们的瓜子都是又黑又大的瓜子,这是一标记着它们成熟的一个记号,而这就是它们第二个引以为豪的资本。所以,在这些西瓜看来,要是哪个西瓜不够浑圆,又或者瓜子不够黑不够大,它们都会一律认为是劣货、次品。
一天,太阳猛照。西瓜店里来了一批新品种的西瓜。那些外形浑圆、瓜子大且黑的西瓜称这新品种为"怪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怪客"的外形有棱有角,像一个四四方方的菱形体,一点也不像浑圆的西瓜。再看看里边的情况,当你把这一种"怪客"西瓜拔开时,就会发现里边只有红润鲜艳的瓜肉,却不能在里边发现半粒瓜子。所以,原本的西瓜就称这一种新品种西瓜为"怪客"。从这以后,原本的西瓜和新进的西瓜就成了敌对的关系。
"这哪里是西瓜啊!西瓜怎么会长这个样,我们西瓜都是绿绿的身子,圆圆的外形,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并非是方方形形的外形,这肯定不是我们的品种,一定是搞错了。"这西瓜中最受尊敬的"老大爷"一个劲地说道。
"就是嘛!‘老大爷'说的对,我看此类品种就是异类,你看看它里面的情况,一颗瓜子都没有,再看看我们这些正宗的西瓜,里边的瓜子多着呢!这也是我们正宗西瓜自古以来的一大标志,西瓜没有西瓜子怎么能称为西瓜呢?再说没有西瓜子怎么繁殖啊!不用看,这一定是异类西瓜。"西瓜里边最火爆的"火颈哥"说。
听了两位带头人的起哄,立马就引起了一阵骚动。
"对,是异类,这绝对是异类!"
但是对于原本西瓜们的嘲讽和排斥,这方形且无瓜子的新品种西瓜却显得从容淡定,只是微微一笑,丝毫没有理会别的西瓜的语言攻击。这一种不屑的态度,立即就引起了种瓜的反感:"看你还能嚣张到多久!我看你很快就会销售不出去,然后就被丢倒垃圾场,等着吧,有你好受的。"
正午的时候到了,这时候太阳猛照,西瓜店里的顾客也纷纷前来,他们看见新品种西瓜便说:"这新品种西瓜可有的卖了,我一直都等了很久,现在终于被我等到了,买个来尝一尝。"只听一个带头的顾客说了一下新品种的西瓜,其他的顾客也纷纷买了新品种的西瓜来尝尝它的味道。
这个时候,摆在货架上的圆西瓜们,互相看着对方,一时之间感到很诧异,一脸茫然的样子。再看看这是新品种的西瓜,满意春风地被顾客们一个一个地买走。众西瓜的愤怒不平与新品西瓜的春风得意再一次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版权作品,未经《初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夜深人静了,所有的人都进入了梦乡,但玩具箱里却热闹起来了。原来,这里的玩具在进行一个辩论会:谁是最厉害的?
大会一开始,一个玩具变形金刚就说:“我当然是最厉害的。瞧!我会变形!”说完,这个叫擎天柱的变形金刚摇身一变,变成了一部大型拖车,然后再变形成机器人对大家说:“各位玩具朋友们,看见了吧,我——擎天柱——才是最强的!”这时,他的支持票有100票了。“太好了!”他吼着说。
这时,一个高大的机械乐高怪兽爬出来抗议道:“不对不对!我才是最厉害的!看!我会拆分重组!”说完,地上就只有乐高小零件了。观众正在着急时,乐高零件似乎被什么一吸,零件立即开始组装,高大威武的机械怪兽就在5秒内出现在观众们的眼前。他说:“朋友们,我——才是最牛最厉害的!”他自然也获得了和擎天柱一样的100票满票。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对打!只见他们俩一起走上擂台,签下了“生死状”。开打了。擎天柱从容地抽出双手上的能量刀,对着机械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划。“哒吧!”机械兽的手掉了下来,可手又被一吸,“喀”的一声固定在了身体上。机械兽抓住机会,对着擎天柱的头部用力一踢,“铛啷!”擎天柱的头掉了下来,但他没死,却拿起脑袋往身上一装,哎?行了!就这样,他们一直打了几个小时,打成了平手。机械兽懊恼地说“唉!打成平手了!”这时,擎天柱走过来对他说:“胜负并不重要,但友谊很重要!”说完,他拉起机械兽,回玩具箱里去了。
大会的规定没错,胜负虽然重要,但如果只想胜负,就太没意思了。
有一天,狐狸到地里去看它的禾苗,它发现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它就把禾苗一棵棵的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中午,狐狸想去小狗家休息一会儿,它慢慢地走着,来到了小狗家里,它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小狗感到很奇怪,笑着问道:“狐狸你说什么呢?”狐狸很没有礼貌地说:“你懂个屁,我去给禾苗拔高了,我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它接着说:“我累了,想在你家休息一个晚上。”小狗说:“好吧。”
晚上,小狗和狐狸争吵了。狐狸要吃肉,小狗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让狐狸吃。小狗说:“原来你还是不改变你的坏毛病,还在想吃动物啊?我看错你了。”狐狸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可怜的小狗防不胜防,被狐狸吃掉了。
一会儿,狗妈妈回来了,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狐狸吃了,非常生气,就和狐狸拼命。最后还是给狐狸吃掉了。这时,狗爸爸又回来了,它看到情况不好,就笑着说:“狐狸,你累了,我们休息吧。”狐狸吃饱了,高兴地睡了。狗爸爸一刀把狐狸给杀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争吵--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地址:tjganglian.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p#分页标题#e#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p#分页标题#e#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p#分页标题#e#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p#分页标题#e#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p#分页标题#e#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p#分页标题#e#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p#分页标题#e#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板书设计】
21 争吵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争吵》综合资料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地址:tjganglian.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争吵》综合资料 近、反义词
近:缘故——原因 愤怒——愤慨 服侍——侍候
悲哀——悲伤 温和——和气 防御——防备
反:故意——无意 防御——进攻
温和——凶狠 高尚——卑劣
巧析词语
缘故(yu2n g)):原因。
悲哀(b5i 1i):很伤心。课文中指对“我”有意报复,他感到伤心。
防御(f2ng y)):抗击敌人的进攻。课文中指保护自己,不让别人打着。
毕竟(b@ j@ng):究竟;终归;到底。
嫉妒(j0 d)):对某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课文中指对他得奖心怀怨恨。
报复(b4o f)):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后悔(h^u hu!):事后悔恨不该这样或那样。课文中指悔恨自己不该有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
服侍(f* sh@):伺候;照料。
诚心诚意(ch6ng x9n ch6ng y@):诚恳,真心实意。
点拨难句
1.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这句话说明了克莱谛对“我”故意报复的行为不以为然,既不生气,也不愤怒,而是感到可悲。同学之间为一件小事而报复别人,这值得吗?这应该吗?他满以为“我”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公开认错,而“我”却没有这样做,这使他为“我”感到可悲。可见克莱谛为人正派,人格高尚。
2.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这是当“我”将事情告诉给父亲后,父亲对“我”的批评和教育。父亲的话里包含着很深的做人道理,意思是:一个人既然知道自己做错了,就应该主动地向别人承认自己的错误,多做自我批评,求得别人的谅解,而不应该为了面子犹豫不决。当别人向自己表示和解时,应该多些理解和宽容,更不应该心存戒备和进行报复,这样,你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精释课题
“争吵”指因意见不合而大声争辩。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和同学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
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
第二段(第5~8自然段):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第9~13自然段):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p#分页标题#e#
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我”和克莱谛吵架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知错就改。
提示写法
通过“我”的目光去写事件的过程以及人物的神态举动,通过“我”的心理去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将“我”的态度、想法、行为和克莱谛的态度、行为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思想品格。
人物小引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课文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他的作品还有《工人女教师》和《公共马车》。
学习要点提示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争吵》教学建议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地址:tjganglian.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课要求认的字比较多,可以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如,“嫉”“侍”“瞟”“尚”可以分别与“疾”“寺”“票”“躺”进行比较。有几个字的读音容易弄错,也要加以强调。“嫉”读二声,不读四声;“哼”读hng,不读hēng,意思是表示不满意或者不相信;“侍”读shì,不读sì。指导写字时要抓住难点,如,“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的右半部分是写好这个字的难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共九画,其中第五画是弯钩,不是竖钩;“愤”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右上部分;“戒”的笔顺是:一戒,部首是“戈”,可以与“或”相比较,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既”的第七笔是“”,不是“丨”。注意不要和“即”相混淆。
3整体感知课文时,可以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当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时,我“火”了,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教学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这一点,同《检阅》一课有相似之处。#p#分页标题#e#
5结合重点词句的学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朗读怎样争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之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通过讨论,理解“嫉妒”一词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争吵原因和经过的段落。朗读“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段落,可以先深入了解争吵后“我”的表现和克莱谛的表现。如,“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再来看克莱谛的表现:“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他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一定是想着要怎样和“我”重归于好)“我”说“我也等着你”时,又会想些什么呢?(只是想到防御)课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是引导学生在关键的地方认真想一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联系上下文两个主人公的不同表现,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含义完全不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完全不同。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终于挨到了放学。”这里的“挨”字读二声,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可以尝试着积累、运用,学习表达。
6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要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而不必要求他们作全面系统的理解。但教师要对零散的意见作梳理或小结。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7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如,有的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例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和个性,说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有的学生能看到别人的进步,而不是凭一时一事的表现给别人下结论,认为“我”的进步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在交流时,要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p#分页标题#e#
8课后思考练习一,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这项活动要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读出人物的语气。
第二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之前,要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建议学生把“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并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第三题是建议学生把父亲说的话抄写下来认真体会。父亲的话有的是“我”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有的是父亲知道了吵架这件事之后说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说一说(参考教学建议6)。小练笔,是引导读写结合的题目。在这里让学生来写写自己的事,时机非常合适。因为课文写的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语言朴实、真切,非常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可以指导学生试着学习课文的写法,写出内容真实、反映同学友情的片段。小练笔要求不能过高,可以当堂完成。
9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如,让学生想一想:假如克莱谛没有主动与“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或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